一、提前梳理情況
想要在2022年申報高企的企業,現在就應該全面梳理企業的狀況,如果情況不達標,則應該及時的利用現有的符合申請條件的,查缺補漏、提前布局。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實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是首要指標,所占分值高達30分。
所以方面,既要保證有數量的同時,還要體現有質量的存在,這個質量表現在類型、與產品的相關度和技術先進性等方面。
二、提前歸集財務費用建立科技財務體系
高企認定工作指引中明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范圍: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其他費用。同時明確指出企業應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獨列支并單列到具體研發項目。
如果企業在前期并沒有將研發費用單列到項目甚至沒有在賬內單獨列支研發費用,臨時按照「指引」要求對研發費用逐項進行歸集、認定,那就很有可能是在做無用功。
因此,提前歸集財務費用是十分重要的準備環節。
三、提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
認定條件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要在10%以上。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體系,要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規劃,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滿足公司和員工發展的需求。
四、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是高企認定的認定條件中另一項高分項,是直接可以提升高企認定成功率的。
企業要在前期做好項目規劃與定位,做好立項評估,注重立項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風險可控;同時還可以借助外力,突破技術難題,以此推動企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才能使其在評分中拿到高分。
五、提前建立研發機制,規范組織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中指出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評分占比20%,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研發過程中對研發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執行、獎勵政策的體現都要有明確規范。
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中形成的材料是很多的,如證書;許可使用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有些材料是可以驗證過程的,如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通知、委托科研協議、行業專家對研發工作的評價會議意見等。